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助理教授木下大輔領導研究團隊突破技術限制,研製完成紅外光靈敏度超越現有傳統設備三倍的「同步分光四色照相儀」,並安裝在鹿林天文台一米口徑天文望遠鏡,成功拍攝到銀河外、距離地球五千萬光年的螺旋星系,創下我國首度自製天文相機在本土觀測的先例。

我國首套自製天文相機在完成測試後,初期暫時搭配鹿林天文台一米望遠鏡執行觀測任務,待建造中的兩米天文望遠鏡完成後,就會安裝到新望遠鏡上,加入美國國務院「泛星計畫」研究團隊,觀測搜尋太空中任何可能撞擊威脅地球的星體(小行星或彗星)。

木下大輔表示,台灣天文學者從國外返台任教後,因肩負「急起直追」的壓力,通常都選擇購買現有儀器協助觀測,但購買儀器很容易,卻無法累積設計、測試、維修、軟體撰寫和資料分析等經驗,更無法培訓兼具機械、光學、電子和資訊工程專長的科學團隊。

日本到台灣後,木下大輔與儀器工程師吳景煌共同扛起兩米天文望遠鏡建造計畫天文相機自製任務。

負責電路及機構設計組裝的吳景煌,天文相機內部對真空度要求嚴苛,且須在攝氏零下一百度超低溫環境正常運作,都是從未碰過的挑戰。

前後歷經三年半的摸索,終於在七月初研製完成,並利用鹿林天文台一米望遠鏡順利穿雲透霧,成功拍攝到銀河外的螺旋星系NGC7331、礁湖星雲M8和球狀星團,測試驗證紅外光靈敏度超越現有設備三倍,如鷹眼般敏銳拍攝到可見光看不到的星體。


文章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23/4/2vkcf.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心嬌順纜蘆宜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