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6日上午出席「淡江大學60週年校慶慶祝大會」時表示,未來重要目標是將大學校園國際化,過去有多個國家元首曾表達,若台灣推動全英語課程,願意把他們的子弟送到台灣唸書,他認為,台灣有那麼充分的資源,是可以把這些資源產業化,不一定良心事業就不能產業化,希望將外國學生比例提高。

馬總統致詞時表示,淡江大學是台灣第一所私人興學的私立大學,他十分認同淡江大學強調「國際化、資訊化和未來化」的辦學理念,因為台灣的天然資源不多,但天然災害卻不少,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唯一憑藉,就是開發人力資源。

馬總統說,政府希望拉近公私立學校教學資源的差距,讓學校教職員退休、撫恤、資遣的待遇漸趨一致,協助解決私校的經營問題,立法院去年通過《學校法人及其所屬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條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將可有效改善私校教職員工福利。

馬總統指出,台灣的高等教育現正面臨轉型問題,近年來大學教育急速擴張,目前已有160多所大專院校,大學錄取率更達到9成以上,但隨著少子化的趨勢,未來的重點應放在如何維持高等教育品質及朝向國際化方向努力。

馬總統強調,高等教育走向產業化、全球化將是不可擋的趨勢,英、美、紐、澳、加拿大各國在這方面都做得很成功,相信我們也可以做到,例如在160多所大專院校中,外國學生僅占約1.5%,希望將來可以提高到2.5%的目標。又譬如國內目前共有70多所大學及技職校院與外國大學建立跨國「雙聯學位」的合作,政府分別與紐、澳、加、德、日等五個國家簽訂打工渡假協定等,都有助於讓國內青年學生拓展視野,充實人生經驗。

馬總統說,「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政府原規劃逐年提高教育經費比例,由原本占GDP的4.4%,以每年增加GDP 0.2%(約240億元)的比例成長,希望在8年之內提升至GDP的6%;政府在98年度即增列260億元,但這兩年因為受到金融海嘯影響,政府稅收銳減,教育經費合計僅能增加240億元,雖未能達到預估目標,但仍逐步朝此目標邁進。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www.nownews.com/2010/11/06/301-266189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心嬌順纜蘆宜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