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這樣祈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遇見更好的人

臺北聯合報

期中考的作文題目是〈寫給自己的祈禱文〉。我監考時淡淡地看著,男孩們有的抓耳撓腮,有的嘴角微揚,也有人咬著嘴唇不斷轉筆苦思。在限定的時間與格子裏,他們設想著,將要成為怎樣的人。而我以為,這種假設,通常與現在事實相反。

他們當然不會聚焦於眼前擁有的一切,尤其是可以大把揮霍的青春。有什麼好在乎的呢?種種得不到的事物,於是顯得異常美麗。青春年少,對時間的流速毫不畏懼。生命的不同階段,每個人也許都曾用不同的方式來計算往後的生涯。那些計算裏,暗示了當下必須犧牲什麼,必須交出一些什麼來換取所謂的未來。我曾經告訴過他們,人到中年最感傷的是,發現自己已經成為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了。那時,只能厭惡自己、鄙視自己了。

在人生的試題裏,有個男孩正被幽暗籠罩,自厭又自棄的他,只是期待能夠恍然明白。好想告訴他,不用想太多。不如這樣祈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遇見更好的人。
我十七歲的時候,想的無非就是:更高、更帥、更聰明,好好談戀愛。


本文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110704/120/2uhko.html?type=ne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心嬌順纜蘆宜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