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美國「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廿一日返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角甘迺迪太空中心,美國歷時卅年的太空梭計畫就此畫上句點。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強調,美國的載人太空飛行事業仍然一片光明,NASA正全力擘畫下一個劃時代的太空探險任務:在十五年內送太空人登陸近地小行星(NEA)。

登陸近地小行星的主要目的,是要評估小行星上的水、鐵、鎳、白金等資源,實驗開採方法;並且研發及測試預防小行星撞地球的方法。

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已拿到NASA六十四億美元合約,建造「獵戶太空艙」(Orion capsule),未來將載六名太空人登陸小行星,甚至可能在二○三○年代之前登陸火星

獵戶太空艙預定二○一六年首度升空試飛,但NASA必須先解決發射系統問題,而最大變數在於預算。

其實因為預算前景黯淡、缺乏政治共識等因素,美國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前景,至今無法提出具體規畫,許多人擔心美國太空事業領導地位可能從此一落千丈。

NASA副署長葛芙(Lori Garver)女士聲稱,美國在太空飛行持續扮演領導地位,起碼未來半個世紀仍佔優勢。

但這種樂觀的看法與現實不符:過去廿年來NASA遲遲無法研發出新的發射技術。美國至少三次雄心勃勃開發新的發射系統,但每次都無功而返,現在並無開發中的新硬體。

連NASA高層都承認,隨著太空梭時代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科學家與技術人員退休,NASA面臨工業基礎與專業知識流失的嚴重問題。

太空梭時代結束對整個太空工業造成深遠影響,譬如:液態火箭引擎成本已暴增三倍,因業務量減少,間接成本就上漲。

如果NASA在未來幾年真的束手無策,美國載人太空飛行將再由軍方主導。全球安全網站總裁派克估計,美國家安全和軍方的太空預算,將達到四百億至五百億美元,為NASA全部預算的兩倍以上。


引用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22/4/2vi6d.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心嬌順纜蘆宜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